目標︰
- 使學生在讀、寫、聽、説四方面能有一個良好的基礎。
- 提高學生學習本科的興趣及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 指導學生從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充實生活經驗,培養學生道德觀念,並使學生認識中國文化。
課堂特色︰
扎根穩固,重視基礎
中文科老師在日常教學中重視教導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了解字義、寫出正確而美觀的字體。同時,配合賽馬會「喜悅寫意」課程,優化中文教學策略,包括「字型結構」、「聲旁」、「語素意識」、「閱讀流暢度」及「字詞認默策略」等,提升學生整體的中文學習效能。
善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
中文科老師除了在課堂上展示教學簡報、播放課文動畫等方式實行電子教學外,老師們又善用課室裏的電子白板及平板電腦在課堂上進行即時的互動活動,如圖片和錄音(Padlet)分享、學生作品同儕互評、即時搶答等,讓學生寓學習於遊戲,既讓老師能即時掌握學生所學,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有助提高學習成效。此外,老師配合單元學習重點提供二維碼讓學生在家進行網上練習、電子互動小遊戲(如wordwall)等,讓學生鞏固所學。
多元策略,提升思維能力
課堂上,老師運用祝新華教授的「閱讀理解六層次」提問技巧,配合「蝴蝶圖」、「課文概念圖」等引領學生理解和詮釋閱讀內容,過程中提升學生思維能力,豐富知識。
賞心悦讀,從閲讀中學習
中文科老師鼓勵同學多閱讀,從而提升語文能力。中文科老師會向同學們進行好書推介,亦會配合單元教授內容帶同學們到圖書館進行課外書閱讀,又鼓勵同學進行網上電子書閱讀(如「篇篇流螢網上閱讀計劃」、「現代每日一篇」等),更會與圖書科合作進行專題書展覽。
品味文言經典,培養正面價值觀
中文科於22-23 年度參加教育局的「到校專業支援服務」,主題為「價值觀教育及通過學習文言經典欣賞中華文化」。為四年級至六年級學生設計合適的文言經典校本課程,引領學生欣賞中華文化的美好,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建立國民身份認同感。
課堂活動多元,體會語文趣味
配合學習重點,與其他科合作,設計不同的課堂活動,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增強他們的表達能力和理解力。如與視藝科合作「齊說正向四格漫畫」,與戲劇科合作「演活成語」、「尋龍記」。
英文
Subject Target
|
|
The subject target of English is for learners to develop an ever-improving capability to use English:
- to think and communicate;
- to acquire, develop and apply knowledge;
- to respond and give expression to experience;
and within these contexts, to develop and apply a growing understanding of how language is organized, used and learned.
![]() |
![]() |
![]() |
Curriculum features
- Adopting astudent-centred approach that provides plentiful opportunities for purposeful, integrative and creative use of the language.
- Cultivating a love of readingsupported by a strong literacy programme that empowers students with the reading strategies, skills and habits they need for life-long learning.
- Using technology in creative waysto boost positive student engagement with teachers and incentivize overall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 Embracing learner diversitythrough developing learning tasks that harmonize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VARK) and learning abilities.
![]() |
![]() |
![]() |
本科目標
- 培養聆聽、説話、朗讀等語言能力,以及自學能力。
- 增進與本科有關的語言知識,以及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 提高對本科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課程特色
- 着重聽説,培養學生普通話口語溝通能力
課堂按不同的學習內容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鼓勵學生於課堂上運用聽說技巧協作及交流。
- 循序漸進,讓學生掌握整套拼音系統
學生在初小階段會先初步認識整個拼音系統,包括聲母、韻母及聲調;並在高小階段進行深化及鞏固,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完成整個拼音系統的學習。
- 融入高階思維訓練
每級課程加入「普通話自由講」,鼓勵學生運用不同層次的思維策略組織説話內容,有自信地表達個人意見。
- 善用網上工具,分享學習成果,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運用不同的自學網站、教學軟件或平台,使學生在課堂以外也能延展所學。
推普活動
- 齊說普通話,把課堂所學帶到日常生活中
在課堂內外,鼓勵學生多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增強他們運用普通話溝通的能力。
- 多元化活動,體會學習普通話的趣味
透過舉辦多元化普通話活動,如普通話說故事、普通話繞口令比賽、普通話多元智能課、普通話互動劇場等,以營造良好的普通話語言環境。
- 普通話午間廣播,融入品德情意
定期進行普通話午間廣播,播放與關注事項內容相關的節目,營造校園氛圍。
- 啟發潛能,盡展所長
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型普通話活動及比賽,如學校朗誦節、普通話演講比賽、普通話廣播劇比賽等,拓闊學習經歷。
![]() |
![]() |
![]() |
![]() |
![]() |
![]() |
音樂科本科特色
藝術教育校本發展方向
推廣普及藝術,令每個學生都能夠接觸藝術並喜愛藝術,進而發展他們的共通能力和發掘自己的潛能。
本科目標:
透過創作、演奏及聆聽的綜合活動,學生獲得豐富和全面的音樂學習經驗,並達致音樂科課程的四個學習目標。
1. 培養創意及想像力
發展音樂意念和掌握創作技巧,配合演奏和聆聽,以培養創意和想像力。
2. 發展音樂技能與過程
發展演奏的技巧以體驗和表現音樂,在實踐過程中,重視培養音樂想像力和音樂感。
3. 培養評賞音樂的能力
理解音樂並作出回應和評賞,以培養審美能力。
4. 認識音樂的情境
認識音樂的功能,並了解音樂與文化的關係。
![]() |
教學策略
學校採用「三層架構推行模式」,以規劃及推行校本音樂普及教育。
第一層 - 全班式(校本)
為學生提供不同藝術形式和多元化的藝術學習活動,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發掘和發展藝術潛質。
- 課堂:學生通過有系統的音樂學習,循序漸進地學習和應用音樂知識,發展音樂技能,以及評賞音樂的能力,拓寬對音樂的理解,培養創意,並連繫音樂與日常生活及地域文化的關係。
- 跨科協作:加強跨學科和跨學習領域的協作,幫助學生聯繫不同範疇的知識和技能,並提升學習效能。
- 多元智能課:透過多元智能課,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藝術經歷,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小一全級學生學習新興樂器-忘憂鼓
- 可立小舞台:學校新設立的表演平台,讓學生進行不同類型的音樂表演活動,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提升學生的成就感。
- 課外活動:舉辦不同類型的樂器班,不單培養學生對樂器的學習興趣,提升其音樂知識及技巧,更能提高其藝術修養與文化素質。
第二層 - 抽離式(校本)
舉辦課外抽離式的增潤課程,讓在音樂藝術方面有卓越表現的學生能夠接受有系統和延伸的訓練。
- 音樂精英團隊:
合唱團
中樂團
鼓樂團
手鈴隊
忘憂鼓隊
- 善用社區資源,學生積極參與社區藝術活動及嗇色園特別活動的表演,拓闊他們的藝術經歷。
第三層 - 校外支援
推薦特別資優的學生,參與校外的增潤和延伸課程所提供富挑戰性的學習機會。
|
![]() |
![]() |
![]() |
![]() |
|
視覺藝術
藝術教育校本發展方向:
- 推廣普及藝術,令每個學生都能夠接觸藝術並喜愛藝術,進而發展他們的共通能力和發掘自己的潛能。
本科目標:
普及藝術,由課程做起:
循序漸進,環環緊扣,你我做得到
在課程規劃上,各學習階段的順利銜接有助學生建立穩固的基礎和保持學習視覺藝術的興趣。因此,我們配合學生的年齡,並考慮他們在認知、態度和技能範疇的發展,在各級均加入素描、繪畫、設計、版畫、雕塑、藝術評賞等元素,讓他們從直接展示到象徵的表達、由個人情感的抒發到關心社會,以及由掌握簡單到複雜的技巧,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拓寬他們的藝術經歷。
普及藝術,課堂上體驗不同的藝術經歷:
本科創作
跨科協作活動
- 與體育科、音樂科合作,設計陸運會及小小運動會打氣用品
- 與電腦科及學生事務組合作,配合4月份開心「果」月,繪畫具立體感的水果
- 為音樂課製作道具
![]() |
![]() |
![]() |
普及藝術,課堂以外也兼顧:
- 午間聚會:視藝樂
![]() |
![]() |
![]() |
- 課後興趣班
![]() |
![]() |
![]() |
![]() |
![]() |
![]() |
- 走出校園學習
普及藝術,校園氛圍很重要:
- 學生視藝展
- 「畢業」瓷磚壁畫
![]() |
![]() |
![]() |
藝術教育校本發展方向
- 推廣普及藝術,令每個學生都能夠接觸藝術並喜愛藝術,進而發展他們的共通能力和發掘自己的潛能。
本科目標
- 提升學生對戲劇的興趣。
- 培養學生不同的共通能力。
- 培養學生評賞藝術的能力。
- 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建立自我。
本科特色
- 全港首間增設戲劇科的小學(納入正規課程)
自二千年起,本校把戲劇引入學校,令學生能夠參與不同的戲劇活動。自二零零五年起,我們已成功把戲劇科推至整個高小級別。
- 兩位教師一起走進課堂共同授課
- 沒有紙筆功課,學生輕鬆上課
本科策略
- 自訂校本課程內容
- 有系統地編排校本戲劇課程,課堂內容新奇有趣。
- 課堂不局限於課室內坐定定,同學會到大型活動室內進行創意活動。
- 學生學習戲劇、劇場知識及表演技巧後,按特定的主題,以小組學習形式,一起進行思考、創作及建構劇本。整個過程由學生主導,理論與實踐並重,學習成效事半功倍。
- 學期終設演出評估,讓每位學生也有機會參與演出,並從中學會欣賞與評鑑。
![]() |
![]() |
![]() |
![]() |
- 跨科學習 融會貫通
透過跨科協作,讓學生較全面地理解知識,以獲得較完整的概念;亦讓學生了解各學科知識並不是獨立的,他們從一個學科中所獲得的知識,可以應用於其他學習領域。
![]() |
![]() |
![]() |
![]() |
- 優質教育 藝術家駐校
由2009年開始,本科推行「戲劇藝術家駐校計劃」,由戲劇藝術家和本校戲劇科老師一同協作設計教學計劃和授課,駐校藝術家需出席同級之備課會議、檢討會議及戲劇科務會議,以提供專業意見,增進彼此的交流。
![]() |
![]() |
![]() |
![]() |
- 戲劇氛圍 融入校園
除小四至小六課程外,本科亦致力推廣戲劇藝術到不同年級,如在學期末會舉辦戲劇表演欣賞活動等,以激發低小同學學習戲劇藝術的動機和興趣。
![]() |
![]() |
![]() |
![]() |
![]() |
![]() |
- 拔尖課程 擴闊視野
- 「可立戲劇組」即戲劇校隊,約三、四十人,來自不同年級及不同班別的同學,他們代表學校參加戲劇表演活動和比賽,如「香港學校戲劇節」、「香港創意戲劇節」等。
- 每學年,戲劇組都會招收新成員,讓有興趣的同學有機會接受更專業的訓練及參與演出,以拓寬學習經歷。
- 戲劇組集訓由專業導師以輕鬆有趣的手法教授戲劇技巧,費用全免。
![]() |
![]() |
![]() |
![]() |
![]() |
![]() |
![]() |
體育
本科目標
- 體育是「透過身體活動進行教育」,旨在發展學生的體育技能及使他們獲得活動及安全知識,從而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 透過不同體育活動,發展及提升學生的協作、溝通、創造、明辨性思考及審美等共通能力;
-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提升其自信心,為終身學習建立良好的基礎。
課程及活動特色
- 課程內容
一年級 |
基礎活動 |
跨科活動: 舞蹈 |
體適能訓練 武藝操 |
二年級 |
|||
三年級 |
基礎活動 |
乒乓球 |
|
四年級 |
籃球、足球、排球、手球、 乒乓球、羽毛球、田徑 |
|
|
五年級 |
|
||
六年級 |
水上安全 |
- 一、二年級與音樂科合作進行舞蹈課題,提升學生創造力及協作能力;
- 六年級加入「水上安全」課題並進行考核,提升學生「救己救人」的安全意識;
- 設體適能課堂,提升學生的運動效能;
- 透過體育科歷程檔案,加強學生對運動的歷史和規則等認識,擴闊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認知;並記錄個人體適能紀錄,鼓勵學生建立運動習慣;
- 舉辦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例如早操、午息活動、陸運會、小小運動會等,鼓勵學生建立健康及活躍的生活模式。
- 營造正向氛圍,於課程滲入健康生活元素,記錄運動習慣、早餐習慣及睡眠時數,實踐健康的生活。
- 校隊培訓
- 由本校老師負責訓練,挑選有運動才能的三至六年級學生加入校隊,代表學校參加不同類型的比賽(包括籃球、足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徑),擴闊學生經驗;
- 舉辦本地及境外運動員訓練營,透過訓練、參觀及比賽,加強團隊歸屬感。
- 校外支援
- 透過參加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學校體育推廣計劃,由校外教練到校進行運動訓練;
- 挑選最具運動潛質的校隊隊員,提名獲頒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
本科目標:
全人教育課配合全方位學習理念,透過多樣化的環境和社區資源,創設學習情境和機會,提供課堂以外的學習經歷,達至全人發展的目標。
本科特色:
-
全人教育課:
本校的全人教育課程採用 「生活事件」作為學習情境,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生活態度;課程設計六個範疇:「個人成長及健康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交生活」、「社會及國家生活」及 「工作生活」,每個範疇有不同的學習事件,以配合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需要。此外,本校亦運用「嗇色園聯校德育課程」,以儒釋道名言古訓連繫現代生活,培養學生成為智慧與品德兼備的公民。
- 專題講座及互動劇場:
與校外機構合作舉辦不同主題的講座及劇場,以互動形式提高學習興趣。
- 趣味遊戲:
從遊戲中學習,能幫助學生發展智能和建立學會學習的態度和能力。
目標:
- 提高及保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 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及有關技巧
- 培養學生的數字感及心算能力
- 培養學生欣賞數的規律和結構
- 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溝通能力及明辨性思考能力
課堂教學:
- 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合適的教學材料和學習活動
- 所創設的情境配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即數學生活化
- 多利用教具,以增強學生的具體概念
- 用圖像法、表列法等來處理應用題,以加強學生的解題能力
- 運用平板電腦輔助學習
- STEM學習,強化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能力
- 培養學生的數字感及心算能力
- 欣賞數學的美
課堂以外:
- 數學愛心大使協助能力稍遜的同學解決數學難題
- 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興趣班如珠心算、英數班及奧數班以提升學生的能力和興趣
- 透過不同的數學學習活動,加強綜合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
本科目標
- 運用電腦便利日常生活;讓學生掌握未來中學、大學甚至社會工作所需之電腦技能。
- 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推動學生超越單純科技消費,讓學生能分析及運用數碼科技作日常解難。
-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讓學生合乎道德地及有效地運用資訊和資訊科技,教導學生不作出違反道德的行為。
教學策略
- 因應本校的電腦課程,本校與書本發行商合作,製作為本校剪裁之電腦科教材,課文內容涵蓋電腦科三大發展元素 (即電腦應用、編程教學及資訊素養), 切合學生的程度。
- 因應學生的程度及興趣,選擇不同的編程工具,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高小學生會以 Microbit 作為編程工具,側重培養學生的創客思維。
|
一年級 |
二年級 |
三年級 |
四年級 |
五年級 |
六年級 |
電腦應用 |
如何使用鍵盤和滑鼠 |
小畫家3D |
Microsoft PowerPoint |
3D Printing |
Microsoft Excel |
iMovie 多媒體創作 |
一起學打字 |
學校內聯網 |
Google Mail 功能應用 |
|
|
|
|
Windows 10 |
Microsoft Word |
|
|
|
|
|
Google Chrome |
|
|
|
|
|
|
編程教學 |
「不插電」編程 |
Scratch Jr (進階) |
Scratch 3.0 |
Microbit編程 |
Microbit編程 |
Microbit實物編程 |
Scratch Jr |
|
|
|
Microbit + Scratch 3.0 遊戲創作 |
人工智能 |
|
資訊素養 |
電腦室裏的好學生 |
健健康康用平板 |
杜絕網絡陷阱 |
知識產權 |
網上操守 |
人工智能正反觀 |
健健康康用電腦 |
使用互聯網的正確態度 |
資訊素養講座 |
資訊素養講座 |
資訊素養講座 |
資訊素養講座 |
|
資訊素養講座 |
資訊素養講座 |
|
|
|
|